新闻

News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

祖春明副研究员赴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19-11-13 来源: 作者: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11月6~12日,受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大学和格鲁吉亚国立理工大学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祖春明副研究员随团分别前往我院与上述两所大学共建的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11月7日,在埃里温国立大学召开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亚美尼亚合作”国际研讨会。祖春明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中亚两国人文和文化交流现状及趋势”的主旨发言,回顾了中亚两国建交27年来在人文和文化交流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特别是两国政府在推动人文合作与文化交流层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祖春明在发言中提到,鉴于目前国际社会不时质疑中国在与“一带一路”国家人文合作方面存在“上层热中下层冷”的问题,除政府层面的合作之外,两国应特别关注媒体、学者等所谓的“社会接力群体”以及普通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她还指出,在民众层面上,旅游无疑是拉近两国民众感情的重要渠道,但除此之外,文化产品的普及和传播也非常重要。与普通商品相比,文化产品,如图书、电影、动漫、手游等包含更多的民族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因此会对实现两个民族之间的“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11月8日,祖春明在埃里温国立大学东方学系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术讲座,详细地向参加讲座的大学生讲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背景、主要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问题。


      11月11日,代表团一行前往格鲁吉亚理工大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中国研究中心介绍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并做了同样题目的学术讲座。


      祖春明在出访报告中,就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和文化交流提出如下看法和建议:


      第一,通过学术讲座的方式让更多的国外学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精英群体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相当重要。近年来,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与西方媒体相比仍处于劣势,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方面。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国青年人大多数都通过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但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的信息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失真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这些国家的青年人和精英群体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第二,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在普通民众中间普及文化产品。在亚美尼亚,除极少数专门从事中国问题研究或学习汉语的群体之外,普通亚美尼亚人很难接触到上述文化产品。评价我国对外的文化影响力,不应仅看送出多少演出、办过几次书展或已经在这些国家开通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也应考虑这些文化产品是否被人们所接受,受众的数量和构成如何等因素。


      第三,要想对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建构一套合理、实用的评价体系,其中的各种参数设置要着眼于文化输出的终端效果而非仅停留在文化输出的数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应该也能够在这方面积极做出自己的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