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文化交流年度报告(2018—2019)》筹备暨撰稿国际研讨会,于2019年11月11~12日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举行。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承办,越南国际文化艺术院、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协办。
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有: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河研究员、张晓明研究员、章建刚研究员、惠鸣副研究员、人文计算研究部主任王凌燕、学术秘书孙博颖。越南方面出席会议的学者有:越南国家文化艺术院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阮氏秋芳副教授、裴光清教授;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室主任陈氏水副教授,越南文化艺术研究院科学国际合作研究室室主任陈氏水副研究员,越南河内旅游学院阮兰英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副所长周冶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贾都强副研究员、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王克岭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在照教授等。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致辞,欢迎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及越方代表前来参会并预祝会议成功召开;希望未来与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越南国家文化艺术院及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在文化交流、学术交流上有更多合作。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文化报告》项目策划李河研究员提出撰写《文化报告》的目标、要求和建议。他指出,撰写和发布《文化报告》的目的是,加强中越两国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水平;对两国的文化相关管理与决策部门提出必要的咨询;对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有指导作用。他提出,撰写《文化报告》一是要注重事实;二是要善用数据;三是要注重论断。同时,他要求在《文化报告》的正式文本中突出中越文化交流中取得的成就。当然,两国学者在研讨时也不能回避问题和挑战,由此有必要通过充分讨论形成“中越文化交流的问题清单”,作为内部成果供两国有关部门了解。李河还建议将《文化报告》做成稳定的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定期举办“中越文化交流年度论坛”,并探索其他形式的进一步合作。
《文化报告》的双方撰稿人在会上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惠鸣副研究员介绍了总报告撰写框架、各项进展和分报告撰写人员。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陈氏水副研究员介绍了越方项目进展和总报告框架、分报告及撰写人员。越南文化艺术院阮氏秋芳副教授、裴光清教授,云南大学王克岭教授,越南河内旅游学院讲师阮兰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贾都强副研究员分别就各自负责撰写的分报告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人文计算部的王凌燕围绕《文化报告》所需数据,汇报了数据采集的步骤和进展,总结分析了在数据采集和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需求不清晰、标准不一致、信息滞后严重和数据过于碎片化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研究员就智库型研究的定位、专家研究的专业水准、报告结构、分析数字依据等提出建议。
会议决议了如下事项:
1.成立《文化报告》秘书处,中方委派惠鸣副研究员,越方指定陈氏水副研究员跟进《报告》撰写进展,每周交流沟通;
2.《文化报告》中方总顾问由张晓明担任,负责内容审定,越方人员负责人员待定;
3.总报告要遵循智库报告撰写规范,有战略性的视野和观点,切不能写成学术论文或官样文章,要有事实,有数据作为论证;
4.双方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具体方式待定;
5.双方达成定期交流,定期联合出版《文化报告》,共同举办“中越文化交流论坛”的合作意向;
6.双方就加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双边合作,如两国非遗普查信息交流和下一步如何在城市化的情况下推进非遗发展达成了初步合作共识;
7.确定《报告》截稿日期为2019年12月25日,并于2020年1月20日前完成中越双语翻译,发布会时间调整为2020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