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上午,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周年暨2020年学术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共同主办。
中宣部文改办一级巡视员、副主任高书生,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永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冯颜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单继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河研究员,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玲研究员,上海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东辉教授,《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张晓明研究员等40多位学者参加了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向发布会发来贺信。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报道、央广网、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1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与会。
此次发布会集中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文化蓝皮书系列和“文化中国书系”两部分。文化蓝皮书系列包括:《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国际文化科技趋势报告(2020)》《中俄文化交流年度报告(2018—2019)》《中越文化交流年度报告(2018—2019)》;“文化中国书系”包括:《探索文化发展观念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调研>选编(2000—2020)》《新时期新问题新思维:张晓明文化政策论集(2012—2020)》《人文学和经济学双重视野的文化研究》《文化观念的范式转换》《中亚2027:变化中的战略图景未来十年的情境预测》。
其中,《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政策的相应变迁,对当前文化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内容涉及区域文化产业、文化金融、文化消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企业、不同类别的文化产业、国际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指出,应抓住5G商用的重大契机,实施国家文化遗产数字化战略。建设一个以开放性、多元化、协同化的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素材化和智能化,是开发优秀中华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面向未来10至20年的发展,文化领域目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打造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管理的国家级文化智库,在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坚守“学以致用、咨政建言”的宗旨,致力于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创立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等多个文化蓝皮书”品牌系列,共出版相关蓝皮书20余本。其中“文化产业蓝皮书”在16年中推出13本。此次会议发布的《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2017—2020)》是上述蓝皮书的2.0版。下一步,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提高学术品质,扩大学者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胜研究员在发布会致辞中指出: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伟大复兴,还需要解决如何建成“文化强国”的问题,以利于中华民族更好地为当今世界提供“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的文明生活典范。今后要进一步扩大学者队伍,提高学术品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