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会在我院举行。来自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清华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
《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第9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产业蓝皮书自2002年首次出版以来,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文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报告,受到主管文化的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其中,蓝皮书“总报告”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宏观形势、提出宏观政策建议而闻名。历年的总报告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文化部门主管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为近10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政策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院学部委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研究员在会议上作了发言。他指出,文化之所以重要,它的重要性归根到底就是涉及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我们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文化的发展,确实关系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中心就是研究中国的发展理念,以文化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的发展理念。研究中国的文化发展,制度文化学跟体制文化学是最核心的东西。一个好的对策性的研究,不仅要及时的回答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而且要以理论研究到位作为前提。我国是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来实现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这涉及到对待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制度创新方方面面,最后落实到根上去,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促进文化发展,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落实。对中国来说,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大国和强国转换最核心的环节创意产业、创意教育的繁荣和创意人才的培养。
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编张晓明研究员向与会媒体和嘉宾介绍《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核心内容。他指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面临五项任务。其一是调整产品结构,既要满足消费需求更要满足生产需求;其二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关键不是做大规模,而是促进竞争和鼓励创造;其三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其四是调整技术结构,要有一个合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的、多层次的技术结构;其五是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在全国统一市场环境中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张晓明指出,围绕五项调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改革,完善政策:一是明确改革目标,围绕公民文化权利构建基本文化制度,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二是调整改革重点,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梳理产业政策;三是完善政策衔接,充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